许多年来,我常问一些结了婚的朋友,他们伴侣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在哪里。不过得到的答案可说是五花八门、各不相同。一些例子如:
“她菜煮得很好吃”
“顾家、爱小孩,把家打理得很舒服”
“让我觉得很自在与放松,可以放心打拼事业”
“个性很好、很温柔”
“乖巧、很体贴”
“一路以来都很了解我”
“我们兴趣相通、价值观很类似”
“出门很灵活得体,但在家里却又很温柔贤淑”
乍看下来,似乎让男人引起婚姻兴趣的因素还满发散,甚至可说是毫无共同点。有些是“技能性”的能力、如煮菜、持家。有些是“性格面”的东西,如个性、倾听、温柔体贴等。有些似乎又是“灵性”的理解与兴趣。有些则可能是成长性的互补与生活价值相通。
内容也不脱大部分人对于男人选“妻子”的刻板印象。很多人甚至恐怕已经试过以“学手艺”的方式,学会了如煮菜、或是装乖等技能。
但是呢,大家也必然很快会发现,学几手这类的技能并不构成得到爱情或是婚姻的门票。表示这些陈述不是正确答案吗?表示这些男人骗人吗? 他们确实没有骗人,只是他们也没有完整的给出答案。因为连男人自己都没意识到,讲出来的这些条件其实只是表层的理由,真正驱控他们结婚的根源因素,其实是背后另一个更深层的东西。
我觉得,男人会主动想建构一段安定关系所要的关键因子,恐怕是“安全感”这三个字。如果你能在两人认识的初期,让男人判断出你能带来这样的东西,或能在熟识的过程中逐步加强这样的印象时,你就能让男人有意愿跟你发展一段稳定、而且长期的关系。最终,这段关系将极有可能会往婚姻的路上走去。
对大部分人而言,安全感似乎是女人才在追求的东西。但男人其实没有你想像的这么坚强,他们也需要安全感。实际上,安全感的欲求本来就是人类共通的渴望,只是反映出来的方式不同罢了。
相对于女性,目前男性在社会上所承受的精神压力相对还是较高的。无论是工作、成就、社会地位、对于异性的追求、或是对于家庭的责任,除非男人根本逃避结婚,不然最终总是得承担这些事情。就算现在还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的男孩子,也还是清楚将来若要结婚,女方对于他的角色期待。
女人需要的安全感往往是保护与生存所需的具体特性,比方说智慧、才能、力量、社会地位、金钱、权力、或物质等;而男人需要的“安全感”却更着重于精神上支持的力量。
比方说,疲累一天后回家有饭吃。外面生气、吵架、斗争后,有人能理解与关心。可以放下面具与武装,露个肚子睡觉也不会被讨厌。或是万一失业也有信心不致于会失去一切,知道自己背后总会有人支持着,就像李安的妻子支持他在电影路上筑梦一般。其余当然也包含了不用恐惧、不被背叛、能被认同、被信任、被喜欢、与被重视。
追根究柢,男人需要的其实是“被信赖”与“被肯定”。能让男人愿意发展稳定关系的女人,必然都能让他产生这两个心理认知。一旦男人觉得有被对方信赖、并被对方肯定,就会逐渐产生安全感。
这也是为何这些条件如“大方大气”、“温柔贤淑”、“乖巧听话”、“善解人意”、“思想相近”常被提及的缘故。并非男人需要特定技能,而是带有这些特质的女生多少拥有所谓“心理疗愈”的效果。她们能降低恐惧感,能让人情绪的松懈、能让人不用武装与害怕、也意味着跟她们交往,有较高的机率能从长期关系中得到某些男人无法自身取得的东西。